影响志愿填报结果的原因不少,譬如高考考试政策变化、考生学习成绩、第一志愿选择、身体条件限制、高校历年录取成绩、是不是服从专业调剂等。依据以往经验,在海量原因里面考生及父母较关心录取分数,而总是忽略了对于每个高校招生政策的认知,从而致使适得其反的状况出现。下面议一下高校录取规则。
■ “志愿清”
大多数高校在录取时都使用“志愿清”的规则,所谓“志愿清”,也叫志愿优先,就是在录取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只须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就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即便二志愿考生成绩再高,原则上也不予录取。但,也有部分高校会按肯定比率预留二志愿计划,以录取部分高分考生。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知道各校是不是预留二志愿计划与是不是设有“志愿级差”,同时,要依据个人成绩合理填报志愿学校,平衡一志愿和二志愿关系。
■ “分数优先”
“分数优先”是指高校依据调档考生的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安排,即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这种模式的特征是保护相对高分考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总体来讲,分数相对较高的考生被退档的可能性较小。比如:考生小a和小b考试报名同一所高校,成绩分别为530分和525分,按“分数优先”的规则录取,则优先对小a所报的专业依次检索,假如符合第一专业录取条件则被第一专业录取;假如不符合,则依次检索2、3、4、五专业直至被录取。完成对小a的录取后,再开始对小b录取。
■ “专业级差”
高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会根据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所谓的“专业级差”,即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可以被录取时,将它高考考试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自己考试报名的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能否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这种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兼顾考生志愿和分数。比如,考生小a考试报名某高校,高考考试成绩为530分,专业志愿依次为国际贸易、计算机、会计学、市场推广和法学。假如小a不符合考试报名的第一专业国际贸易录取分数及其他条件,则小a不可以被第一专业录取,而该校设置的专业级差为5分,那样学校会将小a的成绩减去5分后,以525分同第一专业考试报名“计算机”的考生的高考考试分数排队再安排专业,以此类推。
■ “专业清”
“专业清”是指高校在安排考生专业时,专业志愿靠前的优先录取,其核心在于先按“专业顺序”、再按“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录取,实质是专业志愿优先。即专业志愿之间有先后顺序,先将考生按其第一专业志愿分成不一样的队列,然后将每一个队列内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招生计划数依次录取;对于院校第一专业志愿未能录满的专业,将依次从2、3、4、五专业志愿考试报名的考生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中录取。这种模式更尊重考生的专业志愿,看重考生的专业倾向。相对高分的考生如一味追求“热点”专业,被退档的可能性较大。“专业清”规则对于高校来讲可以防止学校每个院系之间生源的不平衡,如“热点专业生源好,冷门专业生源差”的问题。对于考生来讲,可有效防止考试报名专业的盲目性和“一窝蜂”。某些状况下分数不高的考生也大概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
比如:考生小c和小d分别以498分和495分的高考考试成绩同时考试报名了某二本院校,最后录取结果是小c被退档,小d被录取。大部分人看到这个结果会感觉不可思议。依据剖析,这是“专业清”规则的结果,由于该规则在进行专业录取时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小c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为国际经济贸易、会计学、法学、工商管理;小d填报的顺序依次为会计学、法学、国际经济贸易、旅游管理。录取时,学校通过检索发现将国际经济贸易作为第一专业的考生有30人,而招生计划为10人,第10人分数为510分,而小c以498分在30人中排名为第28名,因此不可以被第一专业录取;小d考试报名的第一专业为会计学,考试报名会计学为第一专业的考生有20人,录取人数15人,小d分数排名第12名,则小d被录取。
接着,大家继续关注小c第二专业会计学。假如根据“分数优先”规则,小d能以495分的成绩进入会计学专业,那样小c以498分也可以被录取到会计学;但根据“专业清”规则,会计学在第一专业录取时已经完成招生计划,因此小c没办法被录取到会计专业。以此类推,小c考试报名的第三和第四专业均已在第一专业或第二专业录取时完成了招生计划,于是小c没办法被他所报的4个专业录取。
最后,学校会对某些计划尚有空余的专业通过专业调剂的方法来完成招生任务。检索的结果显示,有两个专业空余计划10人,而类似小c状况的考生有20人且都服从专业调剂,那样对于这10个空余计划的分配完全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由于小c分数为498分,在20人中排名第15名,因此,小c最后由于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被退档。
上述规则在高校录取中非常容易见到,期望广大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研究高校的招生政策,同时依据我们的实质状况合理填报志愿。